【中国社会科学报】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访122大阳城集团网站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4-14
本报记者:毕雁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有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和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创新发展,并不断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精神谱系,本报记者采访了122大阳城集团网站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
《中国社会科学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然要关注它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您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汪信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传承性。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优秀精神品质。例如,新时代科技领域的自立自强,就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弘扬。二是创新性。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为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三是人民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新成果,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汪信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有着显著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例如,红船精神中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激励新时代的创业者们勇于创新,在各个领域开拓进取。无论是航天工作者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还是众多新兴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突破,都离不开这种首创精神的激励。其次,它是应对各种挑战的精神武器。新时代,我国面临诸多复杂挑战,如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长征精神中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够使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脱贫攻坚工作者在偏远山区的艰苦环境中,凭借着这种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带领贫困群众走向富裕。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些伟大的精神?
汪信砚:传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要把这些精神融入教材体系,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使青少年入脑入心。例如,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使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风貌。同时,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这些精神,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生动展现这些精神。一些优秀的红色电影、电视剧,如《觉醒年代》等,就以精彩剧情吸引观众,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精神上的洗礼。此外,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在这方面积极作为,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事实上,有些企业在实施扶贫项目时就十分注重这些做法,既体现了社会责任,也传承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的发展?
汪信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改革开放精神为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它不仅包含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既有内涵,还融入了绿色、共享等新发展理念。而“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包容、合作、共赢等理念,则是对开放精神的创新发展。同时,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新发展。抗疫精神有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丰富内涵,它是在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展现出的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担当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个人和社会能够产生怎样的作用?
汪信砚:对个人而言,它能够给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对社会来说,它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各项内容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时,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整个社会就会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比如,在社区建设中,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能够使社区形成温馨、互助的氛围;在科技领域,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能够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4/t20250411_58688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