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太阳集团新闻  >  正文

122大阳城集团网站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第二季《论语》章节备课活动—— 余婉卉老师主讲“论语”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06

本网讯(通讯员 田昶奇)2020年9月4日下午3点,122大阳城集团网站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团队第二季《论语》章节备课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备课活动由国学院余婉卉老师担任主讲老师,国际教育学院梁静老师主持活动,来自课程团队的40多位老师参与了本次备课活动。

余婉卉老师

会议伊始,余婉卉老师对本次备课会议的主讲形式及内容作了简单说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了她对《论语》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会上,余婉卉老师以说课的形式陈述了她在讲授《论语》章节时的教学设计。首先她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授课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展开了她的说课内容。

整个授课框架分为四个部分:一、孔子与《论语》;二、弟子问“仁”;三、“仁”与“仁人”;四、孔子求“仁” 。

余老师认为第一部分孔子与《论语》作为课程的导入部分,值得老师花一些时间去进行讲授和拓展。首先在介绍孔子其人时,余老师建议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如2010年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1995年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合拍的《孔子传》等)来激发学生去了解孔子的兴趣,或从文献资料中提炼出一些有关孔子的小故事,以及从世界影响的角度援引一些中外文献资料来补充介绍孔子,从而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去认识一个更加丰满、立体的孔子。其次在介绍《论语》时,余老师则建议将《论语》版本及其流变、《论语》的结构与特点等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在讲授过程中尝试探索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论语》的一些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论语》。

第二部分弟子问“仁”则可以说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话题,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经典的问“仁”片段。余老师结合具体的片段总结了孔子释“仁”的两个特点:一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回答;二孔子是在具体对话中解释“仁”,不同于西学经典中一开始就下定义的方式。基于此老师们可以先和学生们总结一下这些问“仁”的弟子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以体悟的方式去理解孔子与弟子们所谈论的“仁”。

在第三部分“仁”与“仁人”余老师从“克己复礼”、“忠恕之道”、“依于仁,游于艺”等方面概括了她的授课要点。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结合《论语》原文的具体片段,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孔子先进是不是仁人”、“忠诚、贤明的大夫是不是仁人”、“孔子认为自己是不是仁人”、“孔子眼中谁是仁人”等来引导学生展开对“仁”与“圣”的讨论。

第四部分孔子求“仁”余老师具体从“为仁由己”、“仁与利欲”、“知其不可为而为”、“任重道远”等方面谈了孔子对自己心中理想人格品质的坚守,并建议对于孔子求“仁”的一些观点或做法,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来加以说明。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西方哲学的观点或与西方基督教义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在中西的相通与区别中加深对孔子求“仁”的理解。

最后梁静老师对本次备课会议做出总结,其中她重点谈到《论语》作为学生较为熟悉的经典文本,老师们的授课关键就是如何能使学生能在课上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比如余老师在说课中提及的向学生介绍西方对论语的认识和延伸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这些都是能够让学生觉得很新鲜的内容。在随后的提问讨论环节,余婉卉老师对其他老师的提问如“在讲授类似《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作品时教师应该如何突破翻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原文”、“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超越关于孔子、《论语》之刻板印象”等,进行了细致的回答,本次备课会议在各位老师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本文来自:武大通识教育公众号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