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太阳集团新闻  >  正文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与思想视野”高端学术论坛在汉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11-25

11月21日至22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与思想视野”的高端学术论坛在武汉二妃山庄举办,会议由122cc太阳集团主办。来自德国汉诺威大学、韩国大田大学、中山大学、122大阳城集团网站、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月刊》等海内外院校与学术单位的相关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122大阳城集团网站国学院副院长丁四新教授主持,122cc太阳集团院长吴根友教授致辞。吴根友指出,本次会议是对既往几次国际明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延续,力图在新的研究视角下展开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及其变化原因的探索。从知识与思想的双重视角来思考明清时期中国人知识与思想边界的变化,对于重新认识明清时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借用现象学的基本方法,从知识的形态与思想的形态入手,对明清时期中国人之精神世界的变化作一个精神现象的描述,或许能够在明清之际的学术研究中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DSC_1269_副本_副本.jpg

开幕式之后,参会学者围绕中国明清时期的知识考据、政治哲学、理学思想、易学思想、礼学思想、三教会通、经典诠释、耶儒对话、学术源流及现代进程等重要论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分组交流与讨论。陈卫平教授以徐光启研究为切入点,阐发了明清之际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后理学时代的思想世界的重建”这一观点。德国李文潮教授则以西方汉学为背景,探析了明末清初中西学界关于儒家是否为有神论的争论,展现出其在宗教交流史上的意义。朱承教授具体阐发了李贽建立在人的自然欲望基础上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哲学。吴根友教授发掘出戴震独特的名学和知识论思想、人文实证主义方法论及其典范性意义所在。蒋国保教授以方以智的思想为例,揭示出明末清初思想史上的“三教合一”趋势。郑泽绵博士试图通过“诚意”的论题,阐明王阳明对于朱子理学的发展与推进。刘耕博士力图通过对明代文人“焚香雅事”的勾画,昭示出当时文人思想旨趣之一端。这些论述系统地展现出了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知识、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特色所在。

在闭幕式上,德国汉诺威大学李文潮教授、韩国大田大学金惠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中山大学张永义教授、上海大学朱承教授等分别作了精彩的总结发言。

两天的会议,与会学者切磋研探,讨论丰富、充分、热烈、有趣,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首先,从本次会议的研究内容来说,王夫之研究和方以智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研究王夫之的论文有7篇,彭传华、王林伟、刘依平、姜含琪、王博、陈屹、杨柳岸等学者,分别就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史学理论、伦理思想、易学思想等层面作出阐发。研究方以智的论文有5篇,蒋国保、邢益海、张昭炜、廖璨璨、刘元青等学者,分别就方以智的三教会通思想、学问渊源、佛教实践、易哲学等方面作出探讨。参会学者之所以对王夫之与方以智保持着持续的研究热情,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确实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大家,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两位大家的思想仍然存在着有待阐发的空间,同时他们的思想也与我们当下的现实关怀密切相关。当然,除了王夫之、方以智之外,参会学者还对王阳明、刘宗周、王龙溪、黄道周、顾炎武、徐光启、黄宗羲、戴震、章学诚等重要思想家分别作出研探。而一些在当时比较重要、而在当今略有遗忘的思想家,例如王畿、耿定向、陈确、陶望龄、王塘南、焦竑、汪中、黄以周、刘沅等,这次会议都有比较深入的阐述。因此,这次会议基本上可以勾勒和展现出本次会议的主题。

其次,从本次会议的研究取向来说,它能够展示和体现出中国明清以降直至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复杂性、丰富性与曲折性。而通过参会学者对章太炎、严复、陈独秀、梁启超以及晚清革命派思想家的相关研究,又可以真切地看到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某种程度的连续性、民族性和传统性。例如,有的学者通过研究王夫之思想对晚清革命派的影响,揭示出中国晚清以来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内在的脉络。由此足见武大已故学术前辈萧萐父先生所提倡的“明清之际启蒙”说,实乃真知灼见,且具有典范性意义。

最后,从参会学者的年龄结构来说,老中青学者济济一堂,互动丰富。老一辈以及当代中国大陆的重要学者,继续发挥着指引的作用,在“明清之际”、清代“人文实证主义”、方以智与“三教合一”等论题上,继续有所澄清、阐发和界定。这有助于进一步确立研究明清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典范。同时,可喜的是,也有大量青年学者撰写论文,展现出他们可贵的学术深度与学术锐气。(刘乐恒、邹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