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来我们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1-18

本网讯(通讯员 程通)2019年11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做客122cc太阳集团,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理论”做了精彩的讲座。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汪信砚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何云峰教授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既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么劳动幸福权就应当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不可让渡的初始权利。在他看来,所谓劳动幸福,简单来说就是指人通过劳动使自己的类本质得到确证的深层愉悦体验,它体现的是劳动过程和劳动所获与人的幸福追求和幸福期待之间的一致程度,也是自我价值得以展现的程度。何云峰教授认为,与资本主义所谓的天赋人权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乃是“劳赋人权”的观点,“只有劳动才构成了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和人的价值与尊严之根源”。

32.png

接下来,何云峰教授分析了实现劳动幸福的历史过程。他表示,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劳动幸福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同、人的解放程度不同、劳动被尊重的程度不同,劳动者的幸福程度是不一样的。而按照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绝对自由是劳动居民幸福的最好条件”的说法,劳动幸福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自由劳动逐步实现的过程。当人们摆脱盲目力量的奴役、超越谋生劳动的被迫感、实现了自由劳动的时候,劳动幸福也就得到了实现。那时候,劳动便必然地“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互动环节中,何云峰教授与同学们就实现劳动幸福的具体方法、劳动与交往的关系、现代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强调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指向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劳动幸福权。”

最后,汪信砚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何云峰教授提出的劳动幸福理论既有理论建构,又有现实观照,既紧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表述、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又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劳动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向契合,与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