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中山大学陈畅教授“一本何以万殊?——心学形上学基本原理及其政教意义”讲座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6-01

本网讯(通讯员陈凡昕)5月28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陈畅老师应邀在振华楼B214报告厅为我们师生带来“一本何以万殊?——心学形上学基本原理及其政教意义”的讲座。中国哲学教研室李巍教授主持,刘沁副教授评议。

陈畅老师的讲座通过对比阳明学“一本万殊”与朱子学“理一分殊”之义理结构差异,厘清心学形上学基本特质及其政教意义,由此回应朱、王(陆)会通是否可能的议题。

(陈畅教授讲演)

讲座中,陈畅老师从朱陆会通可能带来的问题切入,指出理学与心学形上学存在哲学范式上的根本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两者对“一多关系”的不同处理方案进行呈现。在“一多关系”上,程朱理学主张“理一分殊”,陆王心学则主张“一本万殊”。陈畅老师援引王夫之对理学“理一分殊”范式提出的批评,指出朱子的理学形上学强调超越个别经验的普遍原理,而在这种普遍性原理的宰制之下,万物差异性的方面未能得到充分彰显。与之相对,心学“一本万殊”的观点则是站在“多”的立场上呈现“一本”,强调天理是明觉的状态性概念,并以“感应”为核心,开出生生活泼的生命宇宙。

在分别对理学与心学形上学进行澄清之后,陈畅老师由此导向朱子学与阳明学在政教结构上的差异。陈老师批判性地指出,理学“理一分殊”的形上学范式在形下的政治指向上存在无法突破的启蒙困境,即:士大夫政治无法抗衡君主专制,民众的声音被精英知识分子阶层所淹没。而心学的政教结构则从万物一体的“亲民”发展而来,关注每个差异性个体自主自立的主体存在与力量,使得人与人融汇于与他人共在的日常生活之中,并由此建构了与理学截然不同的理想秩序。

最后,陈畅老师延续了心学的政教结构与思路,集中对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公论”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古典中国的思想智慧如何将强大的民众力量加以制度化整合,并将之转化为建构性的、积极的政治力量。陈老师指出,政治场域内的判断标准本身需要根据不同立场与坐标被不断重新审视校正,这也是心学与理学的重大差异之一。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评议与提问环节,刘沁老师对陈畅老师的讲演进行了充分且详尽的评议,并分别就朱子“理一分殊”中人与物两种层次的划分问题、以及理学与心学在圣人境界政治指向上的差异问题与陈畅老师探讨,122cc太阳集团王哲毅同学就心学如何保持统一性、心学内部从“得君行道”上行路线到“觉民行道”下层路线的逻辑展开,以及管志道、杨起元的“君师道合”如何在这一系统中被安放的问题提出交流,陈畅老师均予以细致回应。

(李巍老师主持)

(刘沁老师评议)

(现场同学提问

讲座结束之际,李巍老师向陈畅老师表达感谢,并高度评价了陈老师研究中国古典思想的实证态度,刘沁老师认为陈畅老师的讲演向听者呈现了自由探索的、活泼的心学思想家气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摄影:冷少丰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