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学艺术发展走向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们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4-17
本网讯(通讯员:刘耕)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以来关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坚持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指示精神,4月13日上午,“新时期美学艺术发展走向高端学术研讨会”在122cc太阳集团B107大报告厅召开,湖北省美学学会三十余名学者出席。研讨会由会长邹元江教授主持。
大会上,九位教授就美学和艺术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发表了自己见解。
资深教授刘纲纪先生说他应上海人民出版社约请,正在修订《中国美学史》第二卷准备出版。这本著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一部中国美学史,修订后有利于广大青年阅读。同时,他也在进行《艺术哲学》的再版修订。
彭富春教授发言指出,我们当前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到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学科,应回到中西美学史的基本问题,对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二是要回到当下现实,提出新的哲学美学问题并加以解答。彭老师还提到,自己正计划重译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玉能教授介绍了他新近出版的《实践转向与美学》和《深层审美心理学》两部书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实践哲学转向之路,在当代仍在进行之中,并对哲学、美学、文艺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其哲学本体论的基础,可以涵盖身体美学、环境美学等美学分支。
陈望衡教授则主要就自己刚出版的《文明前的文明》一书谈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问题,二是史前文明中审美意识的作用问题。他列举了大量考古材料,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审美意识在早期的文明中有原初性、母体性的特征。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的彭修银教授就民族美学问题的前沿问题作了介绍。他说田野调查是民族美学研究的特色方法之一。中南民族大学每年都会组织研究人员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理论探索上,民族美学一则试图将经典的美学转换为适用于民族艺术研究的理论体系,二则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中来提炼概念和范畴,形成言说民族艺术的一套话语,具体运用民族诗学、口头诗学、民族志、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方法。
湖北美术学院的徐勇民教授就美术创作与理论的新动向作了发言。他说艺术创作一直有两条线:一条更强调功能性的、社会身份的表达;另一条则更强调个人情怀的、个人身份的表达。前者更需要知识储备,后者更需要心理资本。好的作者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潘长学教授就艺术设计美学的前沿问题作了介绍。认为当前设计美学与商业、技术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主要涉及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前沿问题:1、对民主平等意识的共识。2、对情感、人性、社会秩序、关爱、绿色的思考。3、对文化的依托。4、重视中国民本智慧。5、关注经典与时尚的关系。6、科技的植入。
湖北大学文学院的梁艳萍教授就东方美学的前沿问题作了介绍。她着重对日本美学大师今道友信的思想作了分析,并探讨了东方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东方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等问题。
122大阳城集团网站艺术学院的王杰泓教授主要就艺术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作了发言。他认为艺术美学既要探讨一般艺术美学问题,也要探讨各门类艺术美学的问题。当前国内艺术美学研究主要有三个基本方向:一是对艺术学学科定位和基础理论的探讨。二是关注全球化和中国化问题。三是如何面对审美泛化、趋时尚新的挑战。关于艺术学学科的定位和基础理论的探讨有四个路向:1、面向本体,建构系统;2、面向传统,探询中国特色;3、面向历史,考察理论来源;4、面向当代,建构本土话语体系。
(图片提供: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