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北京大学张一南博士来我们讲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0-24

本网讯(通讯员:欧阳霄)应我们美学教研室特聘副研究员欧阳霄老师邀请,当代传统诗学研究与古典诗词创作青年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及研究员张一南博士来院访问交流,就中国传统诗学的风格研究议题于2019年10月18日、21日在122cc太阳集团B102教室作了两场学术报告,题目分别是“流派与文体”、“风格与成品”。报告由欧阳霄老师主持,122cc太阳集团及其他院系的师生共50余人到场聆听并与张一南博士交流讨论。

在第一场报告“流派与文体”中,张一南博士指出,中国传统诗学概念体系可以从“形式-功能-内容”三元的角度重新审视。从这一命题出发,张一南博士建构“位”这一概念来说明具体的诗歌创作在某个时代诗歌系统中的功能,以及诗歌艺术流变中的承继关系,结合“位”的概念,创新性的阐释了“风雅颂”为三种体现不同功能的诗歌。在流派分化层面与文体演化层面,张一南博士认为以三体并峙模式可以解释很多文体,并通过丰富的案例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诗歌体系为三体并峙这一动态平衡的模式。

在第二场报告“风格或品位”中,张一南博士首先从古诗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建构了“贵族诗学”这一观念。张一南博士认为贵族诗学以“文温以丽”为标准,并联系第一场讲座的内容,论述“位”的观念是以“品”的形式支配着诗学家的评价标准。接着以风骨和词采为坐标将钟嵘《诗品》的体系分为四个象限,在这四个象限的基础上来分析《诗品》中呈现的四代诗人与其中的传承关系。然后又以“文-质”、“正-变”、“上-中-下”这三个维度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做了非常精致细腻的区分,并结合每一品的文字内容来具体解释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技巧。

张一南博士的诗学研究既传承古典诗学讲述脉络,又富有创新性,在对“位”与“品”的阐释,对两部诗品体系化的梳理,一方面受其易经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结合了当代系统论哲学的元素。

张一南博士擅长以青春化的语言、时代感强的比喻来讲述她的观点,她摆脱一般的以“内容-形式”为主轴来界定诗歌风格的模式,强调用功能或者“位”为基点,以系统论的、关联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诗歌风格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解构了实在论的风格美学,引向了一种“外在主义”或者关联主义的风格观念,颇有启发性与反思价值。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