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全体研究生党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9-24
9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122cc太阳集团党委积极响应校党委研工部关于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活动号召,组织全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活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
一、全员参与,形式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人才的重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视,对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视,在我们研究生党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一)以党带班,参与度高
9月16至18日,122cc太阳集团的3个硕士生党支部(2017级、2018级、2019级)和4个博士生党支部(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的全体党员共(175)人,集中参与到本次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各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党员同学不仅自觉认真学习贯彻回信内涵和精神,还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回信内涵和精神及时传达到班上每位同学,形成“以党带班”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创新务实,形式多样
在学院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运用“学习强国”、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新颖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如下:
1.重温相关新闻报道
2.支书解读回信精神
3.现场主题研讨
例如,我们2016级博士生党支部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主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涉及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4.网上专题研讨
例如,我们2017级博士生党支部以“牢记嘱托,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主题组织线上学习交流会,分专业、分专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
二、深入研讨,效果显著
(一)确保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食品安全等问题是同学们关心关注的要点。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农业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牵涉到16亿人口吃饭的问题,若农业不强则国家不安,并且在国际社会交往中难免受制于人。
2016级国学专业博士生王朋飞谈到,农业是国家命脉所系,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撑,生存也无从谈起。我国要努力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牢牢掌控国家生存的命脉。虽然现代化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但农民仍占很大比例,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生活仍然比较贫苦,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我们落实群众路线的新时代要求,所有党员群众都要响应党中央号召,打胜脱贫攻坚战,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
2017级美学专业博士生讨论出三点感想:1.农业之于强国:中国从来都离不开农业,农业作为人民物质保障的基本来源,无疑是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现实基础,而农业现代化之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关键在于科技与人才,其中又以农业人才为主导。2.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无论是高等农林教育高校,或是其他高等院校,都要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讲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3.协同合作共创辉煌:作为非农专业的在校学生,认为农业与每一位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任何一个环节,将尽己所能学好专业知识,与直接奋斗在农业领域的同志一起肩负起兴农强国的重担。
(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注是会议讨论的又一重点。中国自古就崇尚农业文明,也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所以许多文化现象皆可以追溯到与农业、农民的关系上去。在现代化转型的巨浪中,过度的城市化也对农村的发展带来冲击,借助人文、科技的力量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文化值得深入思考。
201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吴治萍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激动,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方面感念于总书记时刻惦念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兴农的强农之路充满信心,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充满期待。柳丹飞则分享了她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时参观美国农场的经历,惊叹美国农业发展的产业化与科技化,也深感我国农业在发展上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
2016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从科技发展与农业发展的视觉展开了讨论。费春浩、张业康等博士生都提到了农村的科技与文化建设问题:农业文明体现了人的智慧,在远古的时代,五谷最初和其他的杂草是生长在一起的,它们是通过人的选择和培育才进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系统的。将五谷选择出来,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并且,这种种植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农业要有所发展和突破,以后也是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投入。宗教学专业博士生宋可玉谈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中国仍有许多农业人口,其中不少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中国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科技兴农的强农之路有待持续探索。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们则谈到,单靠传统的农耕模式不足以解决粮食问题,需要在传统模式上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2017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鞠秋洋说,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国现代化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但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也会反作用于中国现代化。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需要的是更多爱农知农的新型人才。作为新时代学子,我们更应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树人立德为己任,关注、关心农业农村,深入基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9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江妞表示:“中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其中大部分土地上,世代都有人民挥洒勤劳的汗水。这样广袤、适合耕种的土地和悠久的农耕传统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城镇化更是深入农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又是互相支持的关系,如果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很难有充足的资源实现高度的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放眼世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这两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做为非涉农专业的同学,我们同样可以关注国家农业农村的发展,吸收相关知识,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019级心理学专业硕士生王君起则认为,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虽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逐步走向了机械化、现代化之路。“早在我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时,旗帜上的镰刀标志就已经体现了对于农民兄弟的关怀。”他说,“必须对我国农业有一个客观清楚的认识,耕地面积、农村人口减少都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只有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以坚定的信心、严肃的态度、有力的手腕,让农业走向现代化,为我国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在交流当中,同学们还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的现实差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基层就业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乡风文明建设、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核心、扶志兴农、扶智兴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置农业科技相关知识普及课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2018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生尚希成说,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在农村相辅相成,都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在乡风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专业保障,智力支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2018级美学专业博士生孙域钦说: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各有不同,但“下党乡经验”告诉我们,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把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搬走,凝心聚力脱贫攻坚,拔出穷根,把乡村建得更美更宜居,就能把农民留在乡村兴业安居,就能给乡村带来更多生机、给乡亲们带去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级美学专业博士生耿明雅说,纵观中国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始终是发展核心,解决“人”(农民)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作为其根本身份、社会地位、社会福利等切身问题。
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杨晓然说,我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更多地学农知农爱农,通过思想宣传来普及科学的理念,通过一些义务教育活动改善农村观念上的落后,扶志兴农,扶智兴农,使农村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田野。
2019级心理学专业博士生詹思群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涉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也随之而来。只有夯实学科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才能给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血液,走出高效集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在人才。涉农高校要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业必须紧盯现实需求,提高发展水平。因此,全国涉农高校要对接农业发展新要求,培养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要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林人才;要对接现代职业农民素养发展新要求,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总书记的回信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
(三)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很重要的步伐,村容村风村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在农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农民经验的代代相传,农林教育进入农村的广阔舞台将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农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016级美学专业博士生刘津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强调今后会结合自身的专业所长,从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包装等方面做一些实践性设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乐旭顺说:“现代人普遍愿意生活在各方面都便利的城镇,这导致农村人口特别是人才的流失。总书记这次在回信中告诉我们,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会鼓励更多的人才队伍投身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之中。” 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曾允则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体现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包含了对高校老师的殷切期望,我们中的很多人将来也会成为高校教师,也应当带动身边更多人重视三农问题。
2018级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周茜同学表示,自己在科研实践中也应当注重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农村农业相结合,关心国家农业发展,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了解了当前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之后,2019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苏晨生十分关心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问题。他认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何发展农业,对于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重大。“显然,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科技的因素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科技的背后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农业人才的强调正是把握住了问题的核心。”他说。他认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员、如何吸引科技人才流向农业领域、如何确保涉农人才的基本保障,这是保证现代农业获得大发展的关键。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勉励了全国涉农高校师生,还激发了广大高校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价值的肯定以及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信心。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肩上的担当与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如同指路明灯,同学们将在各个领域结合自己所学,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继续学习贯彻本次回信精神,心系农情、学以致用,将专业所学与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理论引导,实践育人
122cc太阳集团党委一方面注重抓理论学习,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民生、更加深刻领会回信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122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二届博士生宣讲团成员、122cc太阳集团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赵欢,今年5月入选122大阳城集团网站2019年博士基层服务团,现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政府实践锻炼。目前,他在西沟乡的主要工作是担任乡村振兴顾问、项目督导、档案整理及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等。他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项目,经常下村了解和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异地扶贫搬迁、“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村民矛盾调解、信访问题回访等等。
博士基层服务团的实践经历让赵欢获益匪浅,让他了解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让他感受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农民,与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此次学习活动中,他表示:“从习近平同志的回信中,我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极度重视。新形势下,其他专业的学子与高端人才需要在这一点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认真深入地理解“农村大有可为”这句话的含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长远来看,实现乡村振兴与实现城镇化是一致的,并不冲突,二者甚至缺一不可。”
122cc太阳集团将持续鼓励和引导研究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